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节 (第2/2页)
比划。 谢海棠:“谢清,你干嘛呢?” 谢清:“织毛衣啊!” 谢海棠白了他一眼。 谢清:“我二婶就这样织毛衣的。” 林溪:“………………”这倒霉孩子,专门拆台。 谢大哥回来,他拎着一捆劳保白线手套,直接放在东厢窗台上,对林溪道:“这是我和爹攒的,你拆了整整线,织点什么吧。” 这时候不少手巧的闺女去凑票买白手套,回来拆开洗洗,把线重新整理一下用来织线衣线裤,穿着贴身保暖,非常时髦。 谢清:“我二婶不会织。” 谢大哥可没想到林溪不会,他还让谢清别乱说,二婶该不好意思了。 谢清又跟林溪道:“二婶,让我小姑帮你织,我小姑织毛衣可好看呢。黄小顺那件就是我的。要不是小了,我才不舍得给他呢。” 家里人挑水的,扫院子的,做饭的,看孩子的,忙活一通之后晚饭做好了。 谢大哥挑完水,把饭桌搬到院子里吃饭,他看谢启成端着一堆乱七八糟的零件在那里组装,过去看看,“你这个三极管不行,到时候信号收不着。” 谢启成:“大哥你看这个不眼熟?” 谢大哥:“不熟。” 谢启成呵呵一笑,“这是你当初忽悠我,说给我组装个收音机听的。” 谢大哥:“……” 看谢大哥挠头的样子,林溪一下子平衡了。 谢母说要开饭了,林溪看看外面谢启明怎么还没回来?他干嘛去了?这人真是的,不回家吃饭也不说一声。 谢大嫂还招呼她呢,“他二婶吃饭了,不用管他二叔,给他留锅里呢。” 她跟谢母悄悄递个眼神,之前可不见林溪这么关心谢启明,看起来小夫妻感情真不错。 这时候谢启明正在革委会知青办。他这个年纪事业有成,有个好处就是家门口这些单位里主事的拐弯抹角的他都能说上话。不是他曾经的领导,就是他的老师、同学,要么就是他爹、大哥的什么朋友同学。 他问林溪下乡补贴的事儿。 陆秀峰懒散地靠着椅子,皮鞋搭在桌上把椅子翘起来用两条后腿支着,晃悠悠的就是倒不了。 他是谢启明的同学,63年跟父母从省城下放来这边县城工作。他虽然学习成绩很出色,后来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成分限制得不到应有的升迁,所以整个人有点玩世不恭的样子。 谢启明敲了敲桌子,“坐好。” 陆秀峰啪的一声站起来立正,给他行了一个军礼,“首长请吩咐。” 谢启明:“别贫。帮我查点事儿。” 陆秀峰:“你帮我弄五十双回力鞋。” 谢启明:“一双。” 陆秀峰:“五双。” 谢启明:“行。” 他把林溪下乡的事儿说了一下,让陆秀峰帮忙查一下,为什么她没拿到下乡补贴。 陆秀峰翻了翻资料柜,“补贴里面包括路费、知青点房子的费用、第一年的口粮以及农具等的钱。从市里到咱们这里,火车票一块五。”他看着档案上林溪的那张一寸小照,女学生面色阴沉,眼神愤懑,怎么看都和谢启明不搭配。 他回头看着谢启明,“你还真想和她过下去?” 谢启明:“废话,她是我媳妇儿,我不和她过难道和你过?” 陆秀峰忙摆手,“别,我可招不起。” 他又去找会计问了问,再打了两个电话给市里知青办和下面公社,问明白然后回来告诉谢启明。 谢启明听完也没说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来丢给他,“走了。” 陆秀峰拿着那盒大前门,追出去喊道:“什么时候给我弄盒熊猫儿尝尝啊?” 谢启明:“你现在就躺下,做梦比较快。” 谢启明回到家天已经黑了,他进门直接往东厢去,就见林溪和谢海棠在炕上拆白线手套,谢清领着俩孩子在他的炕上嘿嘿哈依双截棍什么的一边耍棍子打蛇精。 看他回来,谢海棠叫了一声,立刻招呼孩子们回正屋去。 谢清还不想走,“干嘛啊,我要听二婶讲故事呢。” 林溪正给他讲葫芦娃系列故事呢。 谢海棠已经被谢母和谢大嫂嘱咐过,只要过了晚上八点半,二哥回来就不能去他们房里找二嫂玩儿。她之前看二哥没在家,怕二嫂一个人无聊就过来帮她拆手套,现在二哥回来,当然要把空间留给小夫妻俩。 她把手套塞给谢启明:“二哥,你帮二嫂拆吧。”她抱着拖着哄着的把三个孩子弄走了。 谢清走到窗外还扒着窗户往里喊呢,“二叔,我二婶不会织毛衣,你不许咬她,等我长大了帮你织毛衣!” 谢海棠没耳朵听,赶紧拖着他走了。 屋里的林溪耳朵又红又烫,不管讲故事还是给糖,这倒霉孩子是忘不了这茬了。她侧身避开谢启明灼热的视线,低声道:“你不去吃饭?” 谢启明垂眼看她,“还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