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镌刻为霜 (第1/2页)
方秋莹被小腹里传来的异样逐渐惊醒。 很痛。 小腹很痛,心也很痛,全身都在痛,仿佛骨肉都已俱焚的那么痛。 她缓缓睁开了双眸,晕黄的光线跃入眼帘。 她看到了双目赤红,疲惫憔悴,但身姿仪态却依然是颀长挺拔的陈朗。 他坐在床沿,幽深的黑眸正一瞬不瞬地看着她。 四肢像被缚住似的,稍微挪动一下都格外费力。 她艰难抬手,陈朗迎着她的指尖握紧了她的手。 视线相对,刹那间,泪滴从俩人的眼角同时滑落。 “孩子” “在竹林。” “好。是” “是个男孩。” 她闭了闭眼睛,唇角溢出一丝苦笑,他们总是这样默契。 “也好,我还怕你不会带,这下你们都不用受苦了。” “嗯。” 方秋莹目光凝在窗台的烛影上。 “我要走了。” “好,要我送你吗?” “不。陈朗,对不起。” “别道歉,你永远不必向我道歉。” 他的声音沉闷,听不出什么情绪。 方秋莹轻轻颔首:“我睡了几天?” “叁天了。” “好。有热水吗?我想沐浴。” “嗯。” 他迅速起身,离开床边的时候不知道是被什么绊了还是怎么,竟然一个踉跄,差点没站住。 他扶着床柱匆匆道:“我去打水。” 他的语调始终温文,只是脸色煞白。 方秋莹盯着他微微变得弯曲的背脊,抚着小腹无声痛哭。 陈朗从青城山下来。 带回了他师傅研制的助产药丸,也带回了方秋莹年少时的佩剑。 以及,方策的死讯。 陈朗的师傅本想着徒儿夫妇久经磨难,终圆梦得子。 他遣人前往祁连递上喜报。 但在大雪倾覆空无人烟的祁连山庄前,去的人只看到了那门墙上斜插着的一柄剑。 一柄被风雪覆盖,只有从那风中飘荡着的剑穗上才能看出是剑的一柄剑。 那柄剑,如一座墓碑,牢牢地,静静地,钉在祁连山庄的门墙上。 方秋莹轻轻抚着她的剑,铿然一声,长剑出鞘,光华潋滟。 剑气破空而起,如有漫天锋芒在眼前凝聚。 她忽而缓缓一笑,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 岁月还不是未能让宝剑蒙尘,依旧如此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多像方策对她永恒的爱意啊。 剑穗上曾坠着的那颗明珠,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挂着一节骨笛。 那是方策的笛子。 也曾有过许多次,她在院中舞剑,而他就卧在院中大树的枝丫上以笛声相伴。 那些时刻,仿佛只要她微微一抬眸,就能看到他握着骨笛低头静静地在凝望着她。 但她从不曾抬眸。 所以,他死了? 死在她和陈朗浓情蜜意时,死在她和陈朗千里求子时。 风姿卓越的方策就那样孤独地死在了六年前。 四海名动的方策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死在了祁连的风雪中。 方秋莹不想哭。 她不停地,一下下用力地咬着自己的舌尖。 可是,泪水却由不得她控制,兀自从眼中滚落,滑过面颊,滑落颈中。 冰凉刺骨。 她胸口微微起伏着,手握长剑,缓缓归鞘。 她的心似已被这剑剜去了一般疼痛,心弦带着决裂的痛楚,在这一刻全然崩断。 那种强烈的苦痛,如巨浪涛天,强烈地撞击着她的心神。 真气紊乱急蹿,喉中血腥渐浓。 她努力地将一口口鲜血吞回肚内。 但她还是抱着她的剑,倒下了。 她在黑暗中的半空,悠悠荡荡,沉沉浮浮,眼前漆黑一片。 仿佛有一团黑雾紧紧扼住了她的咽喉,她竭力挣扎,拼命呼喊。 她想拨开面前的这团雾,她好想再看一看黑雾后他那张清冷的脸,她好想抱一抱寂寞孤独的方策。 却都无济于事,他隔自己太远太远,就像天与地一般遥远。 她很清醒地知道,此生,她都再也无法触摸到他了。 是如此长远的一生啊。 四肢百骸,如被万千针芒扎着般疼痛。 小腹处,似有什么东西要从体内向外汹涌而出。 又像有什么,在一下下割着她已经麻木的身躯。 孩子早产了。 有一团热流,在缓慢流转,护住了她即将破碎的身体。 又是方策,那是方策曾给予她的真气。 这就是方策啊,他即使早已死去,他都依然会护着她。 可是谁允许他去死的!是谁允许他悄悄去死的! 是谁允许他的笛子与她的剑相依相伴的! 他把剑插在门前,是不是还盼望着在某一天她会回去看到呢? 没想到吧方策,没想到你爱的方秋莹,六年间一次都没有踏足祁连吧。 没想到吧方策,没想到你深爱的人是一个白眼狼吧。 可是方策,她是那么听你的话啊! 她努力过好了她的日子啊,她那么努力地习惯了没有你。 她有那么多的遗憾牵挂,那么多的思念不舍,全都还没有告诉你。 她也还没有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