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徐氏_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节 (第3/3页)

附身在了别人身上,而我则是重新回到了自己身上。又或者你是老天安排给我的,除却那珍贵的灵液,老天竟又把你送到了我身边......若果真如此......那就真的太好了!
  西厢房里的方氏却有点不是滋味。
  “你说娘什么意思吗?如今怎的又惦念起大嫂了?”
  崔庆森大大咧咧地道:“娘不是说了吗?要给家里添点进项。我估摸着三弟明年要下场,爹娘他们要给他攒钱。”
  “那要这样说的话,娘咋不早点教大嫂呢?”方氏不解地道:“家里就属大嫂织布织得最好,她去绣东西了,哪有空织布?”
  崔庆森说道:“那不正好?你可以多用织机一会。”
  方氏嘴角轻轻一撇,说道:“多了一个时辰,能织多少布?再说了,一匹麻布才值多少钱?辛辛苦苦一个月也赚不了几个钱。”
  崔庆森笑笑道:“不是还有我吗?你担心什么?三水哥和我说了,他表叔家要盖新房,叫我去帮忙呢,不但管饭,做一天活还有八个铜钱可以拿。”
  “真的?”方氏眼睛亮了亮:“他表叔家在哪?”
  崔庆森说道:“不远,就隔壁的桃花村。领了工钱先交给娘,以娘的个性,肯定不会给少。”
  方氏眼中的喜悦一下退了下去,低声嘟囔道:“如今的娘可就说不准了。”
  因她话说得实在小声,崔庆森不由地问道:“你说什么呢?”
  “没什么。”方氏岔开了话题:“说这么久了,不知道芬儿会不会被我们吵醒。”
  崔庆森听罢,连忙闭上了嘴巴,朝床的方向望了望。
  这日晚饭后,徐书怡把崔兰花和崔玉梅带到了房里。
  随后她拿出《百家姓》,一个字一个字耐心地教了起来。
  “先学两个字,这两个字念赵,钱。两个字笔画都比较多,不光要会念,你们后面还要细心地练习。纸张笔墨的我们用不起,就蘸着水在桌上练,慢慢来,我会教你们的。”
  两个女孩子皆乖乖地点点头,望向书的眼睛充满了渴望。
  第13章绣坊
  锦绣阁位于永和镇的主街上,楼高两层,雕梁画栋,很是气派。
  徐书怡叫崔庆林在外面等着,自己提着一包东西走进了绣坊。
  “月桂姨,你来了。”柜台后面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妇女,笑着迎了过来。
  “半夏,我来交货了,你看看。”徐书怡说着把包裹交到了妇人的手上。
  年轻妇人名叫宋半夏,乃是锦绣阁的老板。她一边打开包裹,一边说道:“月桂姨,地里的活怎么样了?”
  徐书怡笑着答道:“辛苦了大半个月,差不多了。谢谢你的关心。”
  宋半夏笑道:“你跟我客气做啥?对了,月桂姨,我娘上次还问起你呢,说叫你空了去家里。”
  徐书怡顺势问道:“你娘身体怎么样?说起来,我有半年没看见过她了。”
  宋半夏回道:“唉,还不是老毛病?不过大夫说了,以后只要细细养着,问题不大。”
  徐书怡含笑道:“那就好,那就好。回去跟你娘说,说我下个月就会去看她。”
  “嗳。”宋半夏高兴地应了声,随后她的眼睛便被几块帕子吸引住了,又张口道:“月桂姨,这是什么花,看着挺好看的。”
  徐书怡上前瞄了一眼,装作不在意地道:“我瞎琢磨的,你看能不能卖出去?”
  “怎么不能?”宋半夏一脸的开心:“正愁店里没新花样呢,你这帕子来得及时。”
  “哦。”听到这一句,徐书怡放心了,拍拍胸口道:“我担心出错就没多绣,想着先来问问你呢。”
  宋半夏笑道:“这四块我算三文,其余的就还是两文,你看如何?”
  徐书怡当然不会反对,说道:“行。”
  宋半夏微微点点头,然后问道:“月桂姨,等会打算领多少活回去?前些日子正好接了荷包的活,你要不要也回去做上几个?只是时间比较紧,半个月后人家就要来收货。”
  荷包的价钱比帕子高,但绣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前面因为考虑到农忙没有接,如今倒是可以带回去几个绣绣。
  这般想着,徐书怡遂多问了一句:“不知荷包的花样......”
  宋半夏说道:“平安送福图,难不倒你。”
  接了活,徐书怡朝屋里又打量了几眼,一个念头突地跃出脑海,她急忙向宋半夏提出了告辞。
  外头崔庆林老老实实地蹲在墙角,见自家娘亲出来了,赶紧站起身喊道:“娘。”
  徐书怡脚步不停,说道:“走,先去买东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